文法学院结合专业特色 抓好大学生第二课堂 培育优良学风
编者按:
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近年来,文法学院始终坚持与专业相结合,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育优良学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编摘该院学风建设经验予以推广,供各教学院借鉴学习。
文法学院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构建教学与团学工作联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社团建设,使社团成为专业学习的“助推器”
文法学院现有中文、法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四个专业,与之对应有新生杂志社、格物法学社、时光DV社和金话筒朗诵协会,四个社团覆盖了文法学院近半数学生。学院为每个社团都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以及必要的活动场地和经费支持,社团活动规范有序,辐射力不断增强。学生社团组织和参与的大型活动,如南阳高校首届微电影节、南阳理工学院金话筒杯朗诵大赛、第七届古韵新研海峡两岸大学生古典诗词联吟大会等,均取得圆满成功,展示了学生社团的活力与实力。学生专业社团已成为学生专心向学的强力“助推器”。
二、积极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活动,创建良好的学风氛围
一是坚持举办“专家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业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二是定期举办“文法学子讲坛”,由成绩、表现优异的学长为低年级学生做报告,分享学习、成长经验;三是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报告会,文法学院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通读三本本专业的经典名著,撰写读书心得并定时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学院还建立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读书专柜,引导学生干部多读书、读好书,进而起到带头作用;四是创新活动形式,结合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征文比赛、模拟法庭辩论赛、DV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组织参加南阳新春晚会、素质拓展运动会、女生风采大赛等赛事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强化专业知识。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学生能力
文法学院先后与河南金星首饰行有限公司、南阳明伦集团、南阳万正集团等10多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企业出资设立专项奖学金,表彰优秀学生;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帮助企业创办内部刊物,与企业联合举办“征文大赛”、“DV大赛”、“报纸编辑大赛”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职业认知和专业认知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四、拓展实践领域,加强学生专业素质锻炼
文法学院通过共建社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赴敬老院、孤残院、城镇社区或合作单位开展公益服务。与南阳医专三附院联合组建“星火志愿者协会”,与南阳市监狱第一监区联合创建思想教育基地,与白河街道魏营社区签订社区文化共建协议,连续多年定点帮扶南阳特教学校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社会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实践能力。
2010年以来,文法学院在市级以上各种学科竞赛及活动中累计48人次获奖;司法考试通过率连创新高,2013年达47.37%,远远高于省内其他院校;毕业生任职资格证人均达到3.4个,专业核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