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编者按: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积极探索符合本专业教育规律的学生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坚持理性原则与人性关怀有机结合,注重学生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现编摘该院学风建设经验予以推广,供各教学院借鉴学习。
建筑类学科是工科与艺术高度结合的学科,建筑与规划学院依据该特色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感需求,积极开展情感教育,采取渗透融入、逐渐内化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感化学生
一是把握学生特点,深入了解学生。建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大学生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生活、恋爱、就业、思想进行深度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做到真诚沟通、真正尊重、真心关爱、真切服务。二是密切关注“特殊学生”。建立单亲家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及家庭有重大变故等不同学生群体的工作档案,关注他们的思想、生活变化,因人而异引导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师生心灵接触零距离,信息对接无缝隙
积极开展师生交流谈心活动,用真心和爱心引导、感化学生,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树立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品格。一是领导班子带头,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全员参与,与学生交流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成长的领路人。二是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信息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帮助学生成长。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开展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与贫困生、学习困难学生、情感出现问题学生的“一帮一”交流谈心活动,协助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采取策略,提高学生工作时效性。
三、积极利用新媒体,增强师生互动,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建规学院开设有南工建筑广角论坛、辅导员博客、微信、分团委微博,建立有班级移动飞信、QQ群等,通过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达到师生同学习、同思考、同进步、共分享。如,辅导员通过撰写博客,与学生共享自己的体验、体会,通过发短信、微信问候学生,送上电话、短信、QQ空间的生日礼物、留言等祝福增进师生情谊;通过关注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留言、QQ个性签名等发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感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时沟通、引导、化解。
四、丰富情感教育内容,拓展情感教育途径
一是组织开展各类专业竞赛,如风景写生大赛、手绘大赛、模型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老师们从选题、开展、运行全过程进行指导,使学生们在学中干、干中学,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交际、语言表达“四种能力”和团队、合作“两种意识”。三是充分利用专题讲座,网络宣传、报纸、板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促进情感教育的强化。如,学院党总支书记亲自给学生开设《如何渡过大学生活》、《恋爱与学习》、《中国梦与我的梦》、《从读红楼梦谈学习方法》等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积极提高教师情感教育素质和能力
该院要求学工队伍对学生要有“爱心、热心、耐心、恒心”,坚持尊重和引导、信任和培养、关心和严教、理解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情感教育技能,尤其在学生评优评先、干部选拔等问题上,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要求专业教师以严谨的教风、得体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和广博的知识去教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
六、营造开放、积极的育人环境
为突出专业特色,营造朴素纯净的人文氛围,建规学院在一楼大厅、楼梯走廊及各楼层橱窗,展现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图片、古今中外知名建筑设计作品、学生优秀设计作品、手绘大赛获奖作品、以及院风院训、学生培养目标、素质要求等内容,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打造与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环境、文化氛围,最终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升华,有效推动学风建设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
2010年以来,建规学院已为社会培养400余名专业人才,学子遍布全国建筑设计及施工管理部门,大部分已成为部门或企业的技术骨干,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年100%,正式签约率98%以上。在麦克斯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中,建规学院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现状满意度、非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等方面均居全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