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形成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总体特点是学生管理严、管理细、学生受关注程度高、学生满意度高;但在形成自我特色的基础上,学生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尚未形成,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强;大学生活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主体活动意识较差,网络化、庸俗化知识还有一定市场;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即学生行为管理这一块做得较好,而在管心、关心这一块尚有待提高;学生个体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减弱;功利化意识抬头,尊师重道意识淡化。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超前思考赢得管理新空间,提升管理效率。
一、超前管理理念,培养一支作风优良、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
目前学生工作队伍存在着以下问题:队伍年轻;变动频繁;事务性工作多,整天忙于应付状况。日常管理中,怕事、怕出事、怕出大事,管理浮躁,“隔墙扔砖头”,处理问题简单粗糙。学风建设上,教与学矛盾凸显,老教授们立足于自己的完美教学,把学风差片面归结为学生管理问题,忽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导致“学生差,必须严管”的呼声一片,而教师言语不当、考试监考不严、或紧或松、单科过半学生成绩不及格、与老师交往受阻、处置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心态,成为不稳定因素,造成学生工作压力加大,同时就群体而言,处理学生并不简单,一方面不处理不行,另一方面处理太多太滥也不行。例如一个宿舍6名学生,一人受处分是耻辱,三人或三人以上受处分,处罚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队伍成了救火队伍,各系分团委成了打杂中心。
出现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有以下原因:由于学生规模扩大,人多事杂;教学要求过分拔高,忽视教育原则;学生管理出现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实际上得深层原因则是:学生工作理论研讨不够,缺乏学生工作专家;学生管理理念淡化,目的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我认为,教育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一个快乐阳光、健康有序、安全向上的生存空间,在这里面知识快速流动,生活和谐有节奏,人文环境品味高尚,舒心愉悦自由发展,而这个空间需要通过学生工作队伍来营造。
因此,我们要围绕这一理念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我系辅导员都是年青人,他们有个性,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干好工作的热情,若能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他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发挥得更好,真正成为班级的中心,年级的核心,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知识校园、文明校园的缔造者。
二、以赏识教育为主导,在教育中管理,在管理中教育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理念,是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并成长成才。
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只要为了学生,教育管理者制定的一切制度都是对的,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只要提出要求,学生都要接受并按照教育者的意图去做,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只要为工作,方法可以简单粗暴,忽视教育的艺术性。正是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淡化教育作用进行刚性管理,陷入繁杂管理事务的现象长期存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实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要以教师课堂教育为主,以学生工作队伍日常教育为辅,全面开展赏识教育。在三个“一切”基础上提出“三多”指导思想,即要求教师:尽可能多接触学生、尽可能多认识学生、尽可能多表扬学生;树立全面的育人观,不以学习成绩、遵守纪律为单一评判标准,在日常接触中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利用各种场合进行表扬、号召全班同学互找优点并通过任课教师宣扬、凝固,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树立自我形象;尤其是学生教育管理者,每次参加活动都做到事前认真准备,结合氛围教育诱导,活动中注意发现参与人的优点并抓住机会对其逐个表扬,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发现、鼓励和表扬活动中表现好的人和事;逐步培养学生微笑、点头、鼓掌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利用情景教育、针对性教育,实现赏识教育最高境界。教育要讲究时效性和针对性,因情因景、时时教育,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大众,结合事例及时发挥,根据活动中表现出或激发出的优点恰如其分的表扬是教师发挥其育人功能的有效手段,对此恰当把握既可以使被表扬者产生成就感,使一般同学产生感动,又能使师生关系贴近,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得以形成。
三、创新活动方式,做到既管住“身”,又管住“心”
创新活动载体,一定要明确活动的内容——以“少而精、精而专、专而广、广而深”为宗旨。“少而精”,就是活动不必太多,特别是大型活动,以避免劳民伤财,但是每举行一项活动,都要是精品,是高质量的;“精而专”,就是注重质量的同时,要与专业相结合,以活动促学风,进而以优良的学风来提高活动的质量;“专而广”,就是专的同时,面要广,载体要多,学生的众多也就意味着爱好的广泛,所以要在举办活动上进行大众教育,改变以往活动单一的面貌;广而深”,在活动多样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挖掘活动的深度,升华活动。
以上四点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首先,明确活动内容。开展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专业的美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寓学于乐,娱乐为学。其次,激发活动热情,组建专业活动团队,形成品牌活动。鼓励开展任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系分团委设立社团中心,专门负责对学生活动的管理与服务,在广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择优予以重点扶持,形成我系的活动品牌,并作为学生活动的龙头,带动整个学生活动团体蓬勃发展。第三,培育活动主体。活动尽可能下放到各年级、社团、班级、个人、兴趣小组来承办,分团委要善于将上级活动安排和学生需求相结合。最后,积极实行学生活动申报机制,分团委于每年年初面向全系公布全年学生活动大纲及各项活动预算,由各个活动主体自由申报,经审核批准后给予经费支持,并提供指导与帮助,活动结束后给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活动的开展。
四、超前服务意识,拓展管理空间
首先,公开服务内容。将管理、教育与服务分开,简化教育管理内容,扩大服务项目。我系目前公示服务有六项:心理咨询服务、学生自助管理服务、危急求救服务、就业服务、考研考证考级服务、网络服务。每项服务进一步细化,广泛公开服务内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其次,建立服务团队,分团委下设几个中心,辅导员、专职教师兼任中心主任,实施微笑服务。本着“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在处理与学生相关的事情时,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做到“换位思考”,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妥善解决。最后,创新服务方式、注重服务实效。例如新生入学教育中,大学认知完全可以用生活导读来做,就好像人们到一个新地方,要买一张地图,使用家电前,要阅读用户手册,这样可以变被动教育为主动要求,增强实效性。
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条件,对一个学校来讲,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我们应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快速顺利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