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是南阳理工学院新成立的教学系院,开办音乐专业有利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能提升整体办学层次和教育水平。但是对于学生工作队伍而言, 培养音乐专业的人才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怎样提升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专业自信心, 让音乐系学生更好地融入南阳理工学院?怎样更好地利用学校传统的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新的专业方向上有更好的发展?怎样培养能够符合社会需求、承担“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的音乐工作者?这一系列问题使得音乐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一、音乐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音乐系大学生的思想有其特殊性, 更多表现为与专业学习特色定位的追求紧密相关。
(一)学生的自主意识强, 与社会融合度较高, 但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音乐专业重实践的特点要求学生勤于接触社会,但这却使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对社会一知半解。所有的音乐系考生在入学前都参加过音乐系专业考试,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那时起就已经离开父母, 与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 研究报考学校, 奔赴各专业考场, 开始急速地融入社会。经过专业考试锻炼的学生都有相当的自主意识,对于社会都有一定的融合能力, 善于吸纳各种信息,知识见闻广, 信息反馈快, 这对于专业要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的音乐系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好处。但是, 由于音乐系大学生融人社会太早、太快, 并且由于家长更加重视专业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引导, 导致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流于表面, 轻视了深层次分析认识社会能力的提高。同时, 由于对专业技能技巧的重视, 他们或多或少地轻视了文化理论学习, 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学习以及对时事政治的了解,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够深人, 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较难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学生的专业意识强, 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丰富, 但文化基础薄弱。现代社会对音乐系大学生的要求是音乐与技术结合, 多学科融会贯通。音乐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比较, 其文化入学分数较低, 文化课基础薄弱, 导致学生存在对其他学科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等现象, 这使他们在自身潜力的挖掘中容易出现上手快,但没有发展空间的瓶颈。
(三)学生参加自身感兴趣的学习活动非常积极, 但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弱。音乐系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 课堂纪律好, 对专业老师也很尊重, 能够发挥极大的学习自主精神。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他们多才多艺,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文艺方面的个性特长和优势。然而,文化课基础的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音乐系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的相对缺乏, 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庭环境优越, 父母的娇惯加深了学生自觉性和自制力方面的不足。在学习方面, 由于音乐系学生进校文化基础较差, 很多学生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没有认识到学习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此外, 由于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较吃力, 加上对自身自觉性和自制力没有高要求, 因此就造成他们在文化基础课上课堂纪律较差的现象。
(四)部分学生自我评价错位, 认为自身所学专业成本较高, 易对学校的专业培养体系产生不切实际的偏执要求, 跟所在学校的老牌专业相比,在专业底蕴、就业优势、学术氛围上都有差距, 这就容易导致音乐系学生的专业归属感不强。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的发达, 学生能够快速及时地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取得联系, 并能够查到全国甚至全球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师资力量等情况, 并不断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音乐院校的相似专业进行比较, 提出很多看法, 其中就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偏执认识。由于部分学生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较差, 思维过于简单肤浅, 往往不经过全面考察就一味抱怨, 显得主人翁意识不强, 以致弱化了对音乐系大学生专业培养模式特色的认识, 更多地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归咎于“是否纯音乐专业”的外因,而缺乏对自身努力程度的内因的审视。但这一现象也可以反映出音乐系大学生勇于思考, 关注自我成长, 知识见闻广, 信息反馈快, 善于通过沟通了解自己的专业定位, 求知欲强的特点。
二、音乐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音乐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难题, 除了要解决常见的音乐系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外, 还必须着重处理因新办专业培养方案没有既定模式可参照而带来的一系列学生的思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应采取将思政工作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力求通过解决学生专业思想定位问题,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增强音乐系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如借鉴传统音乐专业,“师傅带徒弟” 的教学模式,建立融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于一体的“班导师制”等。班导师制是将专业教师吸纳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一种有效举措,就是给每个自然班安排一名专业教师担任导师,使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辅导。班导师工作的特点是教育的针对性强,能够深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同时,学生与专业教师更容易在专业认同上形成共鸣,使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能够更加及时、真实地反馈和解决圈。加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音乐专业的学习,清晰掌握学生所想,应通过深入课堂、加强与专业教师交流、组织参观学生作品展览等活动,与学生培养共同语言,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思想和生活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载体,促使音乐系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出团结踏实、服务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首先,要强化实践活动的教育,培养音乐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音乐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与各类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够明确地把握专业目标。除专业写生、专业参观和创作活动外, 强化音乐系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应充分重视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深入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从各个层面了解社会。同时,音乐系大学生在进行专业创作的时候容易脱离实际,只有切切实实地深入社会,了解普通大众的所想所需,才能够让他们的创作更加贴近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要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培养音乐系学生的团队精神。参加文娱活动是大多数音乐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所在,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并且尽可能地使之与音乐系学生专业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校园。音乐系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优势,在与其他专业同学的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再次,要充分发挥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评优机制的作用 培养音乐系学生的上进心。评奖评优活动是大学生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情, 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音乐系大学生比较注重专业作品竞赛的成绩,而对常规的评优评奖活动易产生轻视现象,但科学的评优机制有助于学生上进心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引导音乐系大学生重视评优活动。同时,音乐系大学生细腻、敏感的思想特点,又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评奖评优的过程中,应重视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规范,使评优评奖活动真正起到良好的正面作用。
(三)积极营造专业学习的音乐氛围,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心。由于我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校园中缺乏浓烈的音乐氛围,要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专业竞赛和展示活动来营造音乐氛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把在学生中增强音乐专业自信心作为份内之事,鼓励学生平时多练习,有机会多参赛多演出,以良好的宣传带动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充分利用学校传统的专业优势, 突出音乐专业自身特色, 寻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的突破口。应深入学习和了解音乐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特色观,建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勤于思考和研究,开拓工作思路,多从专业融入、专业引导角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兴趣上与学生融合,在知识上与学生沟通,在情感上与学生共鸣,从根本上了解音乐系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帮助他们积极、健康、自信地度过大学生涯,最终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