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学风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反映了求知者的探索精神与科学态度。本文从新生入学教育、班主任配备、新生干部选用等方面论述了大学新生班风建设的主要途径,从而通过建设良好班风达到带动全系学风建设的目的。
高校的学风作为校风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和提高,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让辅导员负责和组织学生干部对晚自习进行考勤,希望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量;我们对学生个人电脑的使用进行管制,以防止他们因为沉迷于娱乐而荒废学业;我们经常召开一些动员大会,举办一些学习讲座、报告会,激励学生,教导学生,希望能够保持他们的士气,并给他们指明航向;我们找个别学生谈话,期待着对于那些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循循善诱能拉他们一把,也盼望他们的转变能给其他学生一些示范作用;我们时常举办专业竞赛,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兴趣;我们还对上课情况进行考勤和抽查,并严格处理以严明纪律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风建设,但起到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笔者认为,加强对新生入学初期的引导,是学风建设最为关键的一环。我校现在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以班级为单元组织教学活动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以良好班风为基础,带动学风建设,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优良班风与学风建设
社会心理学将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和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个体和环境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班风、学风建设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调查发现,班风良好的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强烈,学习积极性往往也较高,而班风涣散的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缺乏,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联系,学风往往也较差。
建设良好班风,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入学教育,加强引导;二是配备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并加强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双方配合共同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班委,并使他们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二、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建立良好学习动机
理想与信念是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学习动力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要素构成,在构成学习动力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学习动机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的作用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自觉自律的行为,具有更多的探索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自觉排除内外干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有了这样的动力,即使在学习上遭遇困难和挫折,他们也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很多研究证明,动机层次越高,抱负越大,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越持久。因此,充分利用入学教育,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是班级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将学习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它反映了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并体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因此,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首先,分析目前市场中本专业就业竞争性和就业前景,指明本专业要就业必需具备的能力条件;其次,通过现实的分析,用毕业生工作的现场图片或视频材料使学生们更直观地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再次,对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应在第一学年的就业指导课上不断加以强化。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动机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在学习的外在表现,来自学生内部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抱负,对学习行为有导向作用。因此,应帮助学生制定在大学里的学习计划,其计划除了正常教学计划外,也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美好的人生希望。这需要班主任真正负起责任:在学习上,指导组建各种学习小组,并设置组长,由学习委员统一领导;定期检查学习时度,组织学习经验交流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的表现。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升入大学后一些新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高中时在班级中成绩优越感的不复存在,使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不自信,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即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并指导他们策划一些成功的活动,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加强诚信教育,针对考试作弊的利弊要作专门教育,并强调其与学士学位授予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等,以避免学生沉迷网游等。
三、加强班主任工作职能,发挥管理育人作用
我系辅导员、班主任作为教育与管理的主体力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负有重要责任。辅导员要把学风建设理念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把学风建设作为平时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制定所负责年级的学风建设计划、宿舍文化建设、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制定“帮扶”措施等推进学风建设。班主任作为班级负责人,要配合辅导员重点做好学生的学业督导工作:每一学期开学和期末,应各召开一次班会,为同学们制定学习任务并在期末的班会上对学期任务进行监督和总评;要加强对班级后进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力度,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促时班级学风建设。
我们总结了机电系04、05、06级本科班的学风情况,发现学风整体情况好的班级,其班主任责任心都很强,班级在大一就表现良好,并能延续整个大学四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班级学风。
四、优选班干部,发挥学生骨干带头作用
班干部既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又是同学们的带头人。班干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对全班同学的学习、纪律、作风等影响较大。抓好班干,充分发挥其助手、模范带头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搞好班上各项工作的关键。因此,对新入学的学生班级来说,配备一个好的班委,是必需的,这个过程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参与完成。对班干部的选用,采用以下方法。
(一)实行优选制
实行“一自愿、二竞选、三定位”的选干尝试。自愿,就是凡有志为班上工作做贡献、愿当干部的同学都可以写申请“投标”,并要说明为什么要当干部,愿当哪类干部,怎样当好干部等。这里主要解决一个愿不愿干、想不想干的思想认识问题,因为只有愿干、想干,才有干好的基础。竞选,就是在志愿申请当干部的学生中,一律采取平等竞争、机遇均等、择优录用的原则。定位,就是经过自愿、竞争选优,把符合条件的学生骨干选拔到班干部位置上来,尔后确定其适当职务,并对其所分管的工作定出标准。
(二)信任激励,用好班干部
优化群体结构的原则告诉我们,为了获得领导集体的整体效应,既要有整体性,又要有连续性,还要有互补性。所谓互补性,就是干部个体都有其所长,也各有其所短,要求把他们的所长集中起来,形成干部整体的优势,并求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互取互补。为此,要根据每个干部同学的不同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分配其工作,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极大地调动其工作热情。其次,强调“在其位、谋其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方面教育干部既要把当上干部看作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一种荣誉,又要把干好所分管的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鼓励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另一方面不包、不揽,放手使用。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想的结果,如果他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能达到目标,就会有信心、有决心,就能激发出强大的力量。当然,当他需要得到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支持、帮助的时候,老师要为其当好向导、顾问。
(三)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工作导向,及时帮助指导
既要放手使用,不求全责备,成绩突出的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又要严格要求,不姑息迁就。
当出现了失误和偏差时,班主任要热情地帮助班干部分析其原因,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新任的班干部,要教他们所缺,帮他们所需,使他们尽量避免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持不断上进的积极性。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实施强化激励,鞭策干部。人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的成绩后能得到适当的合理的奖励,如果只要求作贡献,而没有行之有效的精神、物质奖励进行强化,时间一长,人们被激发起的内部力量会逐渐消退。在实施强化激励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教育性和激励性为一体,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正确把握适度,体现爱心,以达到既增强责任感,又激发其奋进精神,为班集体争荣誉而努力的目的。
总之,大学一年级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关键时机,这个阶段也是学生重建自我的重要时间,他们开始以一个成年人的心态思考各种问题,规划自己的未来。抓住这个时机,狠抓班风建设,以小带大,从而使整个系风得到根本好转,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