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砥砺,与学生一起成长
——同济大学辅导员李睿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李睿,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2002年7月,本科毕业后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副书记、学工办副主任。
二、工作情况
12年来,李睿老师秉承着“同心砥砺,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理念,勤勉敬业、默默奉献。近年来,所在学院党委曾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本科生党总支荣获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1、勇于担当,是学生成长的可靠守护者
临危受命,执着坚毅,无论你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你。
2013年3月,一名学生意欲出家,擅自离校。在主管领导手术未愈、年级辅导员产假未归、爱人不满一月临盆在即、母亲腰椎间盘突出刚动好手术卧床休养的重重压力下,李睿老师临危受命,陪同家长多方寻访离校出走学生。仅一天之内就造访了当地六所寺庙,一次在穿越最窄处仅能搁一只脚的山间小道时,拉着绳索艰难行进,望着身后陡峭的山坡,家长劝他就在山上等,可他毅然选择前行。责任与担当,勇气与魄力,诚挚与恳切,赢得了理解与信任。在家长因家中事务先期返乡过程中,他仍然耐心寻访,在23天后找到该生。
尽心守护,全情投入,以“213”为要诀处置突发事件。
作为专职辅导员,他尽心守护学生成长,已妥善处置十余起学生突发性危机事件。入职不到一年,就曾彻夜守护五天之内数次意欲轻生的学生,以诚感人,以情动人,挽救了花样年华的生命。自那时起,他从调解纷繁复杂的矛盾、应对突发状况入手,逐步总结出以“213”为要诀的工作方法,即始终坚持两个第一:像120急救医生一样,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工作第一线;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一切为了学生;始终把握三个关键:信息渠道通畅、处置措施适当、原则立场公正。
同时,他将突发事件处置的整个流程进行阶段性划分,进一步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在事件之初,稳定情绪、控制局面;在处置阶段,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善后阶段,妥善处置,签署备忘录或协议。
乐于分享,凝聚团队,聚焦突发事件处置,探索工作机制、研讨工作案例、加强队伍交流。
他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为中心,总结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并编制流程图;及时汇总、梳理、分析相关案例,研究突发事件的诱因、特征与种类等问题,编制《突发事件处置案例集》,并在辅导员培训相关专著中承担关于“安全教育与突发事件处理”部分的撰写任务;每学期定期组织近十位不同院系的辅导员举办专题交流会,开展工作研讨,交流经验做法,探索工作机制,乐于分享,倾囊相授,打造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生工作团队。
2、贴近心灵,是学生成长的坚定支持者
注重了解学生的新期待、新需求,尊重个体差异。
新生入学伊始,李睿老师精心设计成才成长系列问卷,并以此为蓝本指导学生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结合08级新生郭禹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敏感性和创造力,他请高年级学长配合她开展研究、申请专利、撰写论文,指导其逐步成长成为“科技创新达人”和“学生干部标兵”,五年间共获得3项国家专利并屡次获得上海市及全国竞赛的奖项。
他善于捕捉学生的细节,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变化。01级张霁婷和03级黄璜骨子里都有股闯劲,在原专业名列前茅的她们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跨专业攻读研究生。他将她们组合在一起并推荐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中一举斩获奖项,顺利实现了跨专业保送的梦想。张霁婷硕士毕业在即,李睿老师又鼓励她敢为人先,整合资源自主创业,不是简单地在环同济设计产业圈增加一个设计公司,而是致力于上海现代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同时,继续担当其人生道路上坚定的支持者和智囊团,见证她成长成为上海市的“创业新秀”。
悄然间,当一些导师被学生称为“老板”的时候,他却被亲切地称为“老大哥”,他们即使毕业后也会跟这位“老大哥”保持联系、寻求帮助。因为他不仅服务在校生,也服务昔日所有并肩战斗挥洒汗水的毕业生校友。05级南通籍的学生晚上来电,想次日请假回家见病危的外婆,当夜他就将其送达,该生硕士毕业留学归国,他又为其在上海推荐了心仪的工作;为了一名腿骨骨折的贵州学生能赶上次日的早班飞机,凌晨五点他已经赶到宿舍楼下接送学生,该生已顺利进入到硕士双学位阶段的学习。
注重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弘扬,引领多元化培养。
他在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中,系统地划分学生不同需求和不同发展阶段,体现“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挖掘优势潜能,开展分类指导。
在把握共性方面,他重点关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近年来,学生中也不断涌现出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参军入伍投身国防建设和志愿服务西部的先进典型。最值得自豪的是,他入职后指导的首届学生中有三位毕业后放弃设计行业令人欣羡的高薪,毅然选择辅导员工作,通过多年努力2013年三人同时入选“青年英才计划”。
在弘扬个性方面,针对部分学生出国意愿强烈,组织开展留学交流“延长线”活动,邀请赴哈佛、剑桥等名校学成归来的学长现身说法,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元旦之际,他又为班级同学量身定做寄语,对照着每个人的现状与理想,表达叮嘱与希冀,让他们感受鞭策与激励,坚定理想与信念。即使针对网瘾学生,他也不会摆出老师的架子,凭借人生阅历和经验过早开始规劝。他善于通过倾听,表达理解与关切,传递信任与宽容,鼓励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规制自己的行为,问心无愧地做最好的自己。
3、整合资源,是育人环境的积极营造者
在工作实践中,李睿老师为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的理念,不仅注重整合辅导员工作多条块的资源,而且重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不仅注重整合校内资源,而且依托校友资源,注重整合社会资源。
组织开展学业指导活动,邀请院士、教学院长、系主任等专业教师以学业“问诊”的形式,定期开展一对一指导,学生邀约不断;董鉴泓教授带来的“风雨同舟六十载”,上海博物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大师和女儿蒋琼耳带来的“一扇门,两代人”,主持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的郑时龄院士带来的“龄距离,话专业”,历来都是学生追捧的品牌讲座。
整合校友资源,旨在“以校友风采强化社会责任,引领多元化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校友捐赠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环境推动文化育人”。作为学院校友联谊会的总干事长,李睿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友访谈、同济旧址寻访,百年校庆前共派遣176人次分赴47座城市采访了409位校友,校庆当日迎来了5134名学院校友返校;其参与策划的校友风采展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杰出校友第一辑》,已成为传承同济精神、践行文化育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赢得了广泛赞誉。
此外,他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理论研讨。曾主持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课题1项,同济大学教改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科教党委党建研究重点课题等各类课题共计18项,于《教育探索》等杂志发表论文22篇,曾荣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998年入学的他,常年勤工俭学,自立自强;2002年留校的他,工作全情投入,任劳任怨;历经4次考博的他,从不轻言放弃,愈挫愈勇。他常怀感恩之心,对母校、对学生的热爱不会输于任何人;他本着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情怀,同心砥砺,与学生一起成长。
三、获奖情况
2013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2012年同济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入选同济大学首届青年英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