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院:
为进一步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各项政策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树立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利用微信在大学生中信息传播的优势,决定在各教学院举办以微信为传播途径的作品设计展播大赛,现将有关大赛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微传播 弘大爱
二、大赛时间: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
三、主办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四、承办单位:文法学院
五、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负责大赛组织领导工作。
主任:郭建生
副主任:高林 徐云浩
成员:姜治生 葛宝岳 刘书营 冯建
各教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办公室主任:姜治生(兼) 刘书营(兼)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具体工作。
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组成员由教学院推荐,大赛组委会抽取选定,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六、参赛范围
在校注册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和在职老师
七、大赛安排
本次大赛分作品征集、初审推荐、校内展播、最终评审、表彰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11月至12月26日):宣传发动及作品征集阶段。各教学学院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认真策划、组织学生作品的征集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12月27日至2015年1月5日):初审阶段。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所征集作品进行初审,确定在校内展播的作品。
第三阶段(2015年1月6日至3月15日):校内展播。学校根据初审的结果,将优秀作品通过微信平台面向本校师生进行展播,广泛展示资助政策宣传优秀作品。
第四阶段(2015年3月16至3月26日):终评阶段。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根据作品的表现形式分类评审,确定作品获奖等级并对代表学校参赛作品进行后期包装;
第五阶段(2015年4月):总结阶段。向省里报送最终参赛作品并对活动进行总结,对获奖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
八、参赛要求
各教学院应认真制订活动方案,结合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做好参赛作品的征集、评选、推荐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内容积极向上,有文化内涵,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传播“诚信、感恩、励志”正能量,弘扬资助工作机构和队伍先进事迹。
2、作品形式与格式:作品表现形式为视频、图片漫画、文字三类。原则上,视频时长180秒以内,大小不超过20MB,格式为rm、rmvb、wmv、avi、mpg、mpeg、mp4;图片漫画不超过16幅,大小不超过2MB,格式为bmp、png、jpeg、jpg、gif;文字不多于300个字符(含标点符号);作品需均为电子文档,且能通过微信订阅号进行发布传播。
3、作品版权:要求参赛的作品必须为原创,一经查实有抄袭行为,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作品所有权属作者本人,学校拥有获奖作品管理使用权,可以任何形式收录、展示和传播其参赛作品。
(二)作品报送要求
1、以各教学院为单位参加。所有参赛作品要求在2014年12月26日前报送文法学院分团委;各教学院要将推荐的优秀作品及作者个人真实信息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作品刻录成光盘或U盘存储,《参赛作品登记表》见附件。
2、各教学院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个人奖项评定。视频各教学院报送一部,图片漫画报送5幅,文字作品报送6篇。
九、评奖办法
(一)个人奖项评选办法
大赛组委会专家组根据各学院推荐的作品分类评审,并参考作品在本校内通过微信传播的影响力及微信订阅率进行最后评定,分别评出视频、图片漫画、文字三类奖项。
(二)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
各学院在报送参赛作品的同时要提交本次活动的工作方案、大赛过程材料、总结等资料。专家组将根据其报送作品质量,结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优秀组织奖。
十、奖项设置
(一)个人奖项:根据各教学院推荐作品分类评奖,每类作品获奖比例分别为:一等奖约10%、二等奖约20%、三等奖约30%。
(二)集体奖项:优秀组织奖5个。
十一、作品使用
获奖作品将在学校网站以微博、微信形式进行展播,特别优秀作品将报送河南省教育厅参加比赛。
十二、相关要求
此次大赛是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传播资助工作感人事迹的有效途径。各教学院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既要保证比赛作品的质量,也要扩大竞赛的参与面和受益面,确保竞赛育人功能的实现。
附件:参赛作品登记表
2014年11月11日
附件
参赛作品登记表
参赛学院名称 | | 作品类别 | □视频 □图片漫画 □文字 | 作品报送方式 | □U盘 □电子邮件 □光盘 | 微传播公众号 | |
第一作者姓名 | | 作者联系方式 | |
指导老师 | | 指导老师联系方式 | |
作品简介 (300字以内) | | 学院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